汗青 | 耶稣基督的生平(二)

John Shan
2023-01-31
来源:

二、耶稣基督的生平


(二)耶稣的出生与成长


3、事迹


耶稣的第三次南北旅行是他在约旦河受洗。先是有施洗约翰出来,在犹大的旷野传讲上帝的国。“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受他的洗。”(太3:5-6)而耶稣也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并受约翰的洗,要为世人尽律法上诸般的义。之后,进入犹大地的旷野中,经受魔鬼40天的试探,要挽回亚当在试探中的失败,以及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之前40年在旷野的失败。经过40天的试探后,耶稣开始要进入他的“应许之地”,开展他的传道事业,实现他自己的使命,宣称:“日期满了,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0.jpg


耶稣受洗后、受难前三年的传道活动,主要都是以北部加利利为空间背景的。他采用的基本方式是旅行布道,活动主要包括:传讲、行神迹。从地理上来说,加利利在巴勒斯坦的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商业较为发达,人口也多于南部的犹大山地,但因此他们的民族成分也更为复杂,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也更加深广。他们常常没有常驻的拉比,因此要依赖像耶稣这样的行游教师的服务。在传道早期的几个礼拜和数月中,耶稣走村串户,其脚踪踏遍整个加利利,常在会堂、海边、旷野传扬天国的福音并医治疾病,不久便有很多人跟随他。在他周围聚集起十二个亲密的同伴——称作使徒,此外还有一大批不是那么亲密的门徒。


他给人治病,赶走最顽固附身的鬼魔,治好群医束手无策对付的癫疾,为避免被人们误解将他当成另一类术士,所以耶稣常常告诫他治愈的人要三缄其口。 当然,消息还是传开了,不久,加利利所有的城镇和村庄里的人 都兴奋地谈论这位新出现的奇迹创造者,他能够用他声音的力量,甚至用他强有力的木匠之手轻轻触摸一下就可以治愈盲人、瘸子和患病者。旋即,无论耶稣在什么地方说话,都会人潮如涌。这些神迹奇事证明着他的权柄与能力,使人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听他讲道。可是过了不久,就出现了流言蜚语,攻击他背离了不成文律法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宗教人士,尤其是教师们所应特别注意的。


法利赛人可说是犹太教的清教徒,他们看到不守安息日的行为,看到普通百姓谟视宗教的洁净规则,不肯缴税供养祭司,就非常担心。他们努力革除这些弊端,还为此订立了一整套定义和守则,以致夸大了它们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看来,在这些事情上一丝不苟便是虔诚的标准。在法利赛人看来,凡不懂或忽视严格的洁净规则的,人们都不可与之接触,他们把这看作一个原则,因此耶稣跟税吏和罪人一起用膳,便遭到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还指责他的门徒不照法利赛人的规则在用膳前洗手,特别是在他们所定的安息日的条例上,发现耶稣公然违抗他们的规则,就表达强烈的不满。耶稣则反过来谴责教法师们把他们的传统惯例置于圣经之上,甚至指出他们用诡辩废掉了上帝的诫律,还声明他自己就是安息日的主,并且在众人面前公开指证他们的假冒伪善,实质是为了引导他们能意识到人在律法的规条上是无能为力的,但却促使他们更加恼羞成怒,动了杀机。他们开始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势来对付他。


耶稣宣讲的主要信息是天国。他宣告天国近了,也作了关于天国的讲道,但是他从没提到弥赛亚,而在众人的期望中,弥赛亚的到来,也就是上帝在这个世界中显示他的统治的开始。耶稣也从未公开或私下作过任何暗示,表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是一个播种者,是传播天国的消息的;对大部分听众而言,这不会留下持久的印象,但播下的种子如落在肥沃的土壤上,便会结出相应的果实。耶稣的教导得到广泛的流传,在他于耶路撒冷被捕之前的大约一年中达到顶点。当他在加利利一处草木茂盛的山坡上让五千名(除去妇女和孩童)逾越节朝圣者吃饱之后,他的追随者当中有许多人试图宣告他是王。但耶稣知道他们并不了解上帝对世人拯救的计划。 所以,耶稣和极少数忠诚者暗暗地来到山里。耶稣知道他在上帝的救赎计划中担负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但是他担心民众极可能会误解传统给弥赛亚式拯救者的称呼。有一天,耶稣和他的门徒在北方凯撒利亚腓力比一带游历时,耶稣问他的门徒,人们怎么谈论他。他们答道,有的人认为他是施洗者约翰,有的人认为他是以利亚,还有的人讲的更含糊,认为他是一位复活的古代先知。“但你们说我是谁呢?”彼得答道“你就是弥赛亚。”耶稣自此更清楚地教导十二门徒,弥赛亚(基督)的形象和以赛亚所勾画的受苦的神仆一致:“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3-5),也和撒迦利亚预言的“谦谦和和地骑着驴”的王的形象相吻合(亚9:9)。因此,特地带领他最新密的三个门徒,暗暗地来到一座山上,彰显了他神性的荣耀,并向他们的门徒再次显明上帝特藉着他的受苦与死亡来拯救世人的计划。


1.jpg





参考摘录书目:


1、[美]威利斯顿 · 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孙善玲、段琦、朱代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25页。

2、 [美]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12页。

3、 [美]穆尔:《基督教会史》,郭舜平、郑德超、项星耀、林纪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14页。

4、 游斌:《基督教史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33页。

5、 徐怀启:《古代基督教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77页。

6、[德]毕尔麦尔:《古代教会史》,雷立柏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2页。

7、 [古罗马]优西比乌:《教会史》,[美]梅尔英、瞿旭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9--53页。



阅读2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