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共同体
——基督徒的社会伦理
大斋期第五主日(日课第二年)礼拜一经课
诗31;出4:10-20;27-31;林前14:1-19;可9:30-41。
牺牲成奥体
可9:31;诗31:5
舍己建真身
可9:35;林前14:12;出4:17
乐宿慈帷幕
可9:41;诗31:20;出4:31
甘为圣仆人
可9:41;出4:16
以上帝,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愿主的平安与你们同在。
感谢上帝,我们来到大斋期第五主日礼拜一,在本周祝文里面看到,让主能够管住我们自己,使我们行事为人都能够照主的心意行,这就是尊主为大。在今天的四处经文中,可以发现,当主管住我们心的时候,我们要处理好的关系是什么,处理好这个关系以后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果效?
按照基督徒的认信,人是社会性的被造物,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间,是决然不能够独善其身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基督徒来讲,这是喜闻乐见并且感同身受的理念,正是我们信仰要迈向的终极目标。基督受害,就如同本周祝文所告诉我们的,祂要成就的是真实喜乐的终极共同体。所以基督徒的共同体是生命的共同体,或者是爱的共同体。
根据斯托得对《以佛所书》注释的总结,保罗在写这封书信的时候,首先提到的是新的生命,新的生命组成的新的社群,有新的标准、有新的生活。新生命、新生活、新标准、新社群。《以佛所书》的主题就是社群。其实,天国就是一种社会,某一种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吗?它所描述的这个场景应该是。我们来看,所谓的到达那个理想的社会,它必然是生产资料高度丰富,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人实现按需分配。但是天国至终成就的标志,正如主日晚上我们所提到的,试问《耶利米书》的内容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天国?天国就是上帝的律法刻在我们的心板上,每个人都按着上帝的旨意去生活,上帝做我们的上帝;我们做祂的子民。律法的总结无论《申命记》,还是后来耶稣在福音书里面对律法的总结,就是两条诫命,两条最大的诫命。这个诫命即是:尽心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爱人如己。因此,我们称生命的共同体应当是爱的共同体。人类社会如果缺乏了爱作为前提,命运共同体就不可能成就。
我们看今天这个社会,生产资料不所谓不丰富,各样的资源或者生产力相对于老子、庄子那年代,孔子或苏格拉底那个年代,已经高度的发达了。比起保罗那个年代,或者是耶稣那个年代已经超越不止多少倍了。但是,这个世界的罪恶是多了还是少了呢?我没有去刻意地贬低今天,肯定过去。过去跟今天实际上是一样的处在罪中,都在罪的里面。所以,不是生产力发达了,或者生产资料丰富了,社会问题就能够解决了,共同体就能够成为人类理想的和睦同居的地球村。
而经上给我们看到的,受难诗篇《诗篇》三十一篇,是成就某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出埃及记》很有意思,它表达的就是教会的真理。教会用希伯来文表述就是上帝的会众 קְהַל (kihawl) congregation ,希腊文 ekklhsian(ekklesia)。《哥林多前书》也是,写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怎么样。《马可福音》更是,表述在这个团体里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命的共同体实际上要处理的关系,就是按照我们基督徒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处理人跟上帝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这个关系,才能够进入爱的生命的共同体。
按照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人际关系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人和被造的世界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科学。请大家注意“科学”,今天常提的某一种口号,就是说人要相信科学,不要信仰迷信。科学仿佛能够成为某一种,类似于宗教的东西。但科学是真理吗?科学只能够无限的接近真理。因为科学可以发现真理里面的一些规律。但我们不能说现在科学能够解决一切一切的问题,科学连人的梦境都解决不了。因此,我们不要把人和造物主之间的关系,降格成为人和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被造物之间的关系,把两者混淆起来,这是逻辑的混乱。所謂宗教就是指向人和造物主之间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被造物之间的关系,这个逻辑其实才是我们称之为的科学。甚至人类学也是某一种学科吧。但人类学它不仅仅是用科学或者人,简单的把它当做某一种器官的组合。我想这一点,中国的中医与西方比起来,要更加人格化一点。当然,这个人格化是道家的理论,人的五脏对应五行等等。这人格化不仅仅是多巴胺决定了人的爱情、命运和幸福感。如果这样的话,那爱情就是多巴胺大量的分泌物,那吃药就好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跟人之间还包含着什么呢?还包含着人跟自己的和睦。人的痛苦情绪是来自于什么?佛教里面所讲的贪、嗔、痴、慢、疑,或者是六根不净,导致了人的痛苦。所以,诸如此类的种种关系,就影响着人类社会。那我们今天要谈到的这样的一个共同体,其实也包含着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
一、牺牲成奥体 (可9:31;诗31:5)
首先,人跟自己,然后人跟造物主,之后人和其他的人,最后人跟这个被造的世界。我们来看,有意思的就在《马可福音》里面的记载。人实在是比较痛苦的,每个人在社会里面的内卷,达不到要求,人就痛苦。耶稣在不断地讲一些事情,宣讲着终极的解决方法,祂为人提供了得救的法门。但是很遗憾,每天“家庭祭坛”在不断地讲,而我们的耳朵却总是闭塞的,充耳不闻。或者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就漏掉了。耶稣讲逾越的奥秘,讲真理,然而我们看到是,人却活在自我里面。
《马可福音》比较简洁描述,耶稣到了某一个地方,祂问门徒,你们在路上讨论的是什么?实际上耶稣早已看出他们中间的某一种争执和吵闹。今天我们在听着“家庭祭坛”,我们的内心里面是不是也有某一种嫉妒、焦虑和引诱?在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单位里面,在职位的升迁、地位的把握以及和别人之间的竞争是不是也导致了某一个集体的内卷?内卷到一个地步就是吃相很难看。那这一切是来自于什么?说实话,来自于人跟自己之间没有和好。耶稣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法:没有与自己和好的,必须先把自己放下,牺牲才能成就奥体。如果没有放下自己,自己都跟让自己过不去,那吃相一定很难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贪或者自以为是的聪明,觉得自己的贪没有显露出来,把自己包装得道貌岸然。可是耶稣早就看出来了,看出了你想要干什么?
实际上《哥林多前书》不也是这样论述的吗?你真的是为了建立教会吗?你讲方言如何,是为造就自己还是上帝的国?做先知讲道造就教会。“造就”两个字明显是让我们做比较的,比较什么?它是褒义词,要你在真理的道路上不断造就自己,这个是好的。实际上“造就”这个词是盖房子的“盖”。你说方言是为什么?到底是为了建造教会呢?还是建造巴别塔,还是建造的你自己?建造自己就有两方面的讲法,如果在真理上建造自己是没问题的。
保罗说,他自己也说方言,他自己建造自己。但是另一种建造,建造自己到了一个分别的地步,就是建造巴别塔了。所以讲方言,并不断地去标榜方言,这到底要干什么?保罗没有反对讲方言,并且我还可以告诉大家,今天这个方言还真的不是什么天使的言语,我为什么这么讲?保罗怎么讲的?保罗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引用先知的话,是怎么说的呢?保罗引用的是《以赛亚书》二十八章的内容。他说,你们这个方言是为什么做见证的?而先知讲道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在这里提到的是《以赛亚书》里面反面的例证,以赛亚提到,过去的旧约里面的那些先知。
请大家注意一点,那些祭司,那些宗教工作者,那些所谓提示会发生什么的人,他们叽里咕噜。他们的叽里咕噜说的是什么呢?比如说,今天有一个人忽然来到我们中间,讲的是非洲的语言,或者是讲的就是耶稣当时的雅兰语,你听得懂吗?不是用中文跟你们讲。或者就是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跟你们讲,你们听不懂啊,叽里咕噜在讲什么。所以这里的方言还是地方的语言。那些宗教工作者们天天喝酒,喝的五迷三道。宗教工作者,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他们不断吃喝乱讲话,讲出来的话就是叽里咕噜。
上帝藉着《以赛亚书》要废掉这些人,就把外邦人叫进来,犹大是怎么灭掉的?北国是怎么毁灭的?南国又是怎么灭亡的?不就是亚述和巴比伦来把他们给灭了嘛!亚述人讲的话,他们能听懂吗?人到一定的程度非得要落到一个被虏的光景里面去,然后才痛定思痛。实际上,以赛亚不断地宣讲,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不悔改。
保罗讲了,他说讲方言,不是为信的人,是为了不信的人作证的。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其实讲方言这些事情的出现,从以赛亚的角度来讲是为了审判来的。因此,方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都很清楚了,方言的产生是基于巴别塔。如果今天,人建造自己的话,那就是回到方言成因这一个原点上去了。因为每个人都要高举自己。所以上帝从天上下来,把这个巴别塔拆掉了,然后就有了各地的语言了。是不是这样呢?以至于大家语言不同不通,你们就不能够“众志成诚”了,不能与天斗与地斗了。
但到了五旬节为什么又出现方言的现象?这个方言,是人说别国的话,就像我们现在说中国话。说别国的话是为了什么?各地的人都能够听见、听懂那恩典的福音。请记住,我今天用中国话来讲道是为了什么?是让传道人口中说出上帝伟大的作为,使人听了可以知道上帝拯救的福音。如果标榜自己,我会讲天使的言语。保罗说,你如果这样的话,你还不如去讲道,讲道别人都能听懂。当然,保罗在这里不是一定要禁止说方言。在个人的生命经历中间,可以讲一些方言,因为那是人跟上帝之间的关系。说方言的,也不是对人的,是对上帝说,说心灵里面各样的奥秘,因为没有人听出来。
我以前曾经跟大家讲过,我不反对讲方言。甚至我自己都有某些经历,跟上帝之间此处无声胜有声。有些自己跟上帝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够用言语可以表达出来。但是,你要想讲的时候,有这个讲话的欲望时,那你讲出某一些跟上帝之间的话,其实是你的内里在跟上帝相交。但是不一定用你的言语去表达,这是你个人的生命经历。可能你所讲的连你自己都听不懂,但你的内在是比较清楚的,因为你跟上帝之间相交。因此,所谓的祷告不一定是发出声音。出声音,对于你来讲,上帝是听得懂的,所以你跟上帝之间没问题。但是,你跟别人之间就有问题了。保罗在这里明文说到,说方言的在集体场合情境下,应该是怎么样的。到底是为了建造巴别塔,还是为了建造教会。个人灵性的经历、个人的某一些经验,是绝对不能升级到个大厅广众之下的。
二、舍己建真身(可9:35;林前14:12;出4:17)
使徒信经提到我信圣而公的教会,不是我信圣而私的教会。有的人特别强调信仰的私密性或者是单一性。请记住,基督徒的信仰从来是公性的,当然有私的成分,即你跟上帝之间所建立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建立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跟自己有没有处理好关系,这个关系一定是牺牲达至的,然而你能够牺牲吗?你能够死掉吗?所以,必然要在基督钉十字架的这个大门中间,你才能够把私放下。然后把公推呈出来。
摩西在诏命前是推三阻四的,因为他跟他自己没有和睦,还没有和好。虽然,他没有忘记他的人生使命,甚至在西奈(米甸)的旷野,在那个地方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知道自己是寄居的,这个地方不是他久居之所,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就像耶稣一样。但是,摩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他被他的弟兄嫌弃。他觉得虽然自己很清楚使命,但是上帝跟我开玩笑吧。所以,他被他的弟兄嫌弃以后,上帝怎么呼召他,他都落在抑郁症的光景中,“我不要、我不要、我就是不要”,胜不过曾经那一道坎。上帝就给他所谓的“三大记号”。
今天不讲三大记号,今天要讲三重规矩、三重秩序。就是建立生命体的三重秩序。第一,上帝的圣言;第二,教会的权柄,所谓的使徒统绪;第三,福音的秩序。特别提到了福音的秩序。教会是有行政体系的,这个今天也先不讲。今天讲的是关乎我们生命自身和上帝处理好关系的问题。你跟上帝之间关系处理好了,就会跟自己和好了。人一旦跟上帝关系处理好了,那就跟自己好了,跟自己好了,跟人关系就好了。
所以,我侧重点是讲福音的秩序。福音的秩序是什么?摩西手里拿着这杖,好行神迹,这里他提到自己拙口笨舌,这是推脱。他真的不会讲话吗?他很会讲的,“你是以色列人,怎么欺负自己的兄弟呢”?后来舌战群儒,摩西其实很会讲话。但他里面的阴影让他一直挥之不去,仅此而已。现在上帝说给他命定了,后来摩西真的是心悦诚服地去做这样的事情。而实际上,上帝下了死命令,所以耶和华呼叫摩西,带着权柄:你做也要做,不做也要做,这是出于上帝的话。当然上帝不会强迫人,但上帝还是苦口婆心地跟你讲。
祂建立了这个秩序,告诉摩西:有人帮你讲话,你看亚伦怎么样。但对于亚伦来讲,其实何尝不是某一种牺牲,某一种舍己呢。亚伦就成为摩西的出口,牧师是会督延伸的手。之后,亚伦当做摩西的口,还要把摩西当做上帝。摩西把亚伦当出口来用,亚伦要把摩西当做上帝来顺服,这是行政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摩西手里拿着那杖,好行神迹,就是要传递的福音是什么。
所以,弟兄姊妹,这是今天重中之重。重中之重是什么?是杖,是权柄。不仅仅是权柄,还要知道前面的“三大记号”里面的“杖”代表什么呢?首先,上帝说,你把杖扔到地上去。扔,就是舍掉、甩掉。一扔就成了蛇,这几天一直讲到蛇,《约翰福音》里面举蛇,《出埃及记》又讲到铜蛇,现在又说到了蛇。扔掉、放在地上成了蛇了。之后,摩西手抓住蛇的尾巴,一抓就恢复了,变成了杖。摩西手里的是条蛇吗?不,是杖,杖代表的是权柄,权柄来自于主动的牺牲,来自于主动的舍弃。这就是基督逾越的奥秘。
当扔出去、甩掉的时候,就成为死的状态。那铜蛇,不是基督的形象,铜蛇是我们真实的本相。基督道成肉身到这个地上来,祂成为我们的本相,把我们的本相披在祂身上的时候,我们就晓得:原来透过祂,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这个是在基督主动地的牺牲中才会有。耶稣曾经讲过,我的命是我主动舍掉的,如果我不舍,没人能夺去,但是我舍掉,我也能拿回来。
当摩西把这个杖拿回来的时候,他又成为权柄,这叫死里复活,耶稣受难到耶稣的复活。故此,教会要讲什么神迹,就要讲这个神迹,三大记号里面蛇、水变血。所以,今天特别讲到的就是,我们要宣讲逾越奥迹。在逾越的里面,舍掉的里面,要讲这个。
三、乐宿慈帷幕(可9:41;诗31:20;出4:31)
之后,教会怎么样呢?今天旧约经课《出埃及记》中间少了六节经文,20节直接跳到27节。那个做摩西出口的人来了,就是摩西的同工。他们俩人在一起开始传授真理了。保罗教提摩太、或者摩西把从上帝那里领受来的话,告诉亚伦,亚伦去宣讲。亚伦不仅宣讲了,并且也被赋予了某种权柄,亚伦也有了行神迹的能力。耶稣差遣十二使徒也是这样,赐给他们天国的权柄,使他们可以医病赶鬼。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不仅摩西能讲、能行神迹,亚伦也能讲、也能行神迹。
教会不是一个人的教会,教会是团契的教会,共融的生命共同体。这就是教会的组织架构:摩西、亚伦、长老,就是三级圣品。会督、会长、会吏。后来的长老到新约的时候,就是指向牧师了。新约把这一群人就当做《使徒行传》里的会吏,也就是执事。所以,会督、会长、会吏,这是教会工作人员,也就是公共性的侍奉人员。此外,还有百姓、会众。这就构成了教会的四大组织架构:会督、会长、会吏,会众。四个“会”。会众是侍奉人员服务的对象。请注意,会众是前面三类人的服务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使命。摩西领袖的身份,亚伦的身份,长老的身份,后来在西乃山朝见上帝的时候各司其职,这就是教会,这个秩序不能乱。
这是建基在“杖”的自我谦益、扔掉抛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是不行的。由此,一个完整的教会就建立了。所以我们在经文看到的是,这个秩序及组织构架下,会众来请求低头下拜,被服务了、被牧养了,会众就开始敬拜上帝。然而,今天的教会是这样的吗?是这样规规矩矩按照这个次序行起来的吗?后面经文,亚伦觉得摩西算老几啊,最起码摩西的道德不如自己,因为他娶了外邦人了,娶了一个古实女子。亚伦又是摩西的兄长,我要...我要..还是要。跟那十二个门徒是一样的。之后,就有了他跟米利暗两个人所谓的造反事件。我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后话呢?因为我们今天跟亚伦、跟十二门徒是一样的,起内讧啊,他们跟自己没有和好。当我们什么时候把耶稣的十字架放在边上,把这个杖丢下去的那一个伟大的事放下的时候,我们就在建造巴别塔,就是建造自己了。
所以,耶稣抱过一个小孩子,祂告诉我们:你们这些人组织起来要干什么?来跟从我要干什么?就是要服务像小孩子这样软弱的、名不见经传的、看起来非常渺小的人。故此,我常常在想,做牧师半夜三更要接一些人的求助电话,并且这些人可能是在社会层面上看起来不是很正常的人,精神有疾患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要怀着十二分的耐心跟他沟通,万不可凶他、吼他,怕刺激到他。正常的人,也许凶凶他、吼吼他还可以,对方能理解,深更半夜打扰到别人了。
教会是要做什么?就是服侍这样的一些人。人就是人,很有意思。我们看约翰,约翰说,有人竟然冒主的名,借用我们的名在那里扬名立万,怎么办?耶稣是什么样的胸襟,他们是什么样的胸襟。当然,要一分为二的看,“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可9:41)”,这里面提到两方面,第一就是小孩子,第二就是尊重教会的权柄。在这个教会的形成的过程里面,不是说可以脱离使徒统绪,而是说在使徒统绪的里面,在山上启示的样式中间,建立教会。教会真正的作用并不是建立自己,而是建立整体。
而作为个人,在中间会得到什么样的牧养?我非常钟爱《诗篇》三十一篇第二十节,我们已经分享过好多次了:“祢必把他们藏在祢面前的隐秘处,免得遇见人的计谋;祢必暗暗保守他们在亭子里,免受口舌的争闹。”这隐秘处,就是至圣所,就是我们每次的圣餐礼。在香坛那里,我们携同基督,联合基督把自己献给上帝。这叫隐秘处。这个隐秘处就是每次领圣餐,要把自己藏身在基督的里面,就是住在教会里,免得遇见人的计谋。
经文后半部又说“免得遇见人的计谋。”什么叫人的计谋?人的计谋就是《诗篇》第一篇描述的,恶人的计谋。恶人包含几个方面:第一,通常我们理解的“恶人”是指别人。实际上别人只是某一个方面,别人是恶人,我们自己也是恶人。所以教会的功用,就是解决你的我的这个恶。人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建造巴别塔,焦虑。这里说免得遇见人的计谋,只有退到祭坛那里,藏身在教会,人才能够把心中熊熊的虚火、邪火、恶人的计谋给压下去、赶出去。免得遇见,就是不叫我们遇见和进入试探。只有在这样的一个至圣所的相交里面,我们才可能去避开这一切。别人可能有坏心,首先要审视自己有没有坏心。第二,祢必暗暗保守他们在亭子里。亭子就是教会。在凉亭里,就是乐意的,喜乐的,欢乐地住在慈悲的帷幕里面。这样可以免掉许多口舌的争闹。有人在网上说你坏话了,被网爆了,你如果藏身在教会里面,藏身在基督的里面,一切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主的身上,我们就能够胜过这世界的喧嚷,蛙声一片的搅扰,我们的心,我们的人,都可以免去许许多多不必要的痛苦。
四、甘为圣仆人(可9:41;出4:16)
我中华民族自古尊崇仁德博爱之心,倡导“德不孤,必有邻”的精神追求,坚守“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处世之道。我们既然被净化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服侍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至于我们就甘为圣徒人,去做仆人的工作。实际上,摩西做领袖,亚伦做领袖,其最后是什么样子?在40年的旷野历程中间,他们兄弟俩承受的是巨大的压力。他们真的是在做领袖?以至于亚伦也羡领袖这个座位的时候,难道不知道位置越高,责任越重吗?多给谁向谁就多要。
所以,只有在仆人的心态里,(当然这个仆人一定是已和逾越的奥秘发生了关系)藏身在祂的里面,你才能够真正的,乐意的,从内心里面生出爱来。因此,千万记住,就是保罗在谈哥林多教会时的那句话,乃是建造的教会。大家今天的使命就是建造生命的共同体。这样,就能“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就能共同参与建设“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如果我们行事为人、言语行为,内心里面一直有某一种放不下,请记住,你的使命是建造生命的共同体,不是建造巴别塔。这就放下了、解决了、释然了。这个释然不是心理暗示的释然,是回到祭坛前,进入隐秘处,在内室与祂相交。出营就可以为祂征战!所谓“大道为人,天人合一”,基督徒惟独与“天”同契,方能对天地宇宙的造物主产生敬畏和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付出毕生努力的追求。
愿上帝赐福祂的话,在我们内心里的感动,以上帝,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们。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042
版权所有 © 2019-2024 CHS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