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接下来两节种,麦奎利探讨了圣灵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理解圣灵工作的方式、圣灵在启示真理中的作用以及圣灵给予属灵恩赐的工作。首先,麦奎利描述了圣灵的工作方法,强调圣灵的工作是维护和更新统一。圣灵的工作与基督的工作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复和的过程中。基督的工作在世界历史中是一个事件,而圣灵的工作则是让人们在主观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件。接着,麦奎利讨论了圣灵在启示真理中的作用。圣灵被称为“真理的圣灵”,引导人们理解一切真理。这种真理不仅是心智的理解,更是存在与实存的揭示。圣灵以一种内在的方式进入人们的内心,唤醒他们对与存在紧密关系的意识。最后,麦奎利探讨了圣灵给予属灵恩赐的工作。圣灵的作用有时被误解为次人格的控制力量,但实际上,圣灵的工作在于提升人格的品质。圣保罗在《新约》中讨论了“属灵的恩赐”,强调最高的恩赐是爱和其他人格品质。真正的属灵恩赐必须在自由和自发性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其价值。麦奎利还指出,圣灵的工作应当承认圣灵的主动性,但不应破坏人类自由与责任感。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类实存的拯救和完善。
一、理解圣灵工作的方法
在描述基督教信仰的三位一体上帝时,我们谈到圣灵是统一的存在。这已经表明了应该怎样来设想圣灵的工作。那工作是维护统一,而且在需要时,在存在与存在物的全部范围内更新它。因此,圣灵的工作,干脆就是上帝复和工作的另一个方面,从而也是基督工作的另一个方面。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基督的工作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一面。从客观方面说,它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个事件,可是不止于此,它还是上帝的神意与启示行动的事件。然而,只有当它“在深处”被视为上帝神意的事件,并且这样从主观上接受它时,它才能充分地实行复和的意图。正是这种深处的认识,正是这种对于可见事件中的神圣呈现和作为的理解,我们将其归因于圣灵的工作。
在大多数公元1 世纪的人看来,如果他们听说过耶稣的话,耶稣不过是一位革新家或者付出了相应代价的革命家。在使徒们看来,他是上帝的受膏者基督。但这不像他眼睛的颜色那样是某种可见的东西。因此当圣彼得承认他是基督时,耶稣告诉他“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这是一种启示的经验,而且,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本书前面部分关于启示所说的话,这是一种认知的方式,可以这样说,在这种方式中,要知道的东西抓住了我们,向我们显明它自身。或者用海德格尔谈原始思维时所用的语言来说,这是存在在我们当中的显现。
确实,启示涉及上帝的每一个方面,创始的、表达的与统一的方面,但是我们把对启示的理解很正确地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同圣灵(统一的存在)的工作联结起来了。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圣灵是神圣三位一体中最晦暗不明的成员,这是不应该如此的。如果我们记得在神圣存在的形态或运动形式之一当中,圣灵就是上帝,而不是某种非上帝的神秘实体,那么我们也就懂得了,他正是与我们最接近的上帝。他是内在于我们被造物的存在,正是通过他,我们才能听到存在从我们身外对我们说话的声音,不论它是通过独特的存在物耶稣基督还是通过别的独特的存在物到达我们这里的。
二、启示真理的圣灵
圣灵特别与真理联结在一起。他是“真理的圣灵”,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这种真理当然不纯然是一种心智的理解。它是实存与存在的去蔽,是它们通过存在在我们当中并对我们进行的传达的显露。在基督教启示中,这意味着在基督存在的深处,作为神圣存在的焦点来认识基督。
因此,圣灵是上帝为了启迪人、坚立人,以一种内在的方式进入人的当中;它在人的内心唤醒对人与存在紧密关系的意识,这是已然内在于人的存在本身所带来的唤醒。当我们说到圣灵的工作是“启迪与坚立时”,我们心里想到的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行动,启示与恩典。关于启示,即我们得以向那在存在物中并通过存在物表现的存在张开眼睛,我们已经谈了很多。至于恩典,也已经谈得不少,但现在该更充分地问一问有关它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确实把存在的恩典看作某种从内部支持我们的方式,这不就取消了我们的自由与责任吗?假如是这样,那不就摧毁了我们一开头就提出的整个的实存概念的神学论述吗?
三、给予属灵恩赐的圣灵
确实,圣灵的作为有时被人以这样一些方式来设想,这些方式几乎把人降到木偶的等级,与任何力图采用实存的和位格的概念的神学毫不相容。或许,它与基督教信仰本身也毫不相容,如果这种信仰还以人负责任地生存为前提的话。在《旧约》中,圣灵或上帝之灵给人以特别的权力,例如解梦“或预言”的能力。即便在《新约》中,圣灵也被认为可以“充满”一个人而且使他能够,比如说,“用各种方言”入神地说话。这是一种次于人格的(Subpersonal)作用形式,人在其中只是被控制着。我们确曾注意到圣灵还可以作用于较低级的被造物的可能性。但这并不能说明圣灵作用于人的方式,人本身就是“灵”,就是说,是一个处于可能性与责任感的开放之中的实存者。
然而,虽然《新约》还保留着圣灵是一种次人格地和不可抗拒地起作用的类似于巫术力量这样一种观念的痕迹,出自基督的新启示的新的圣灵概念却不同于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他的工作主要见于解梦、预测未来或说方言之类的神秘事件,正相反,却是在人格存在的最高性质中去寻找圣灵的作为。当圣保罗讨论“属灵的恩赐”时,他的确仍然承认有更为令人人神的神恩(charismata),但那“更高的恩赐”是个人的,而最超卓的则是爱。而且,这些更高的恩赐并不限于少数个人,而属于整个信仰团体。
在另一处,保罗把“情欲的事”(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斗、嫉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与“圣灵所结的果子”相对照,这果实被总结为全然是人格的品质,即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现在毋庸争辩,上述品质只有在实践它们时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发性的情况下,才有价值。一个机器人是不会爱的。它确实可以被设计成可以去完成有道德的行为的各项动作,但这不过是把我们所说的“恩慈”、“良善”、“温柔”等等的意思弄成了漫画。要判断一个被例如药物或心理学技术弄成了总是温柔地行动的人的情况,那就更难了。
即使那样,我们也许几乎不会把他看作一个人,如果他的行动完全由外在因素来决定的话。因此,我们必须力图这样来设想圣灵的行动,一方面的确承认圣灵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不破坏人类之中的人格实存的概念所不可或缺的那么一些自由与责任感。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点,那么基督教对人类的实存就没有提出任何拯救(使之完善),却事实上只是对实存的一种逃避,因为我们摆脱了对它的责任,变成了傀儡,而受到这神秘的上帝之灵任意的和外在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