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 | 耶稣基督的生平(一)

John Shan编
2023-01-01
来源:

二、耶稣基督的生平


(一)施洗的约翰


处于罗马统治下的犹太人盼望通过上帝的干预,能够摆脱异教徒的统治,获得伟大的拯救,盼望随着独立的重建,出现一个正义、和平和繁荣昌盛的“弥赛亚”黄金时代。这种希望在犹太会堂诵读和讲解的《圣经》经文中,在以古代先知的启示中,一直流传下来。在犹太人正热切盼望弥赛亚来临之际,先知施洗约翰应运而生。


0_看图王.jpg(施洗的约翰)


他属于以色列人利未支派祭司家族,在他的父母年老时,出生在犹太境内山地。后来他住在旷野,身穿骆驼毛的衣服,在约旦河流域传道,宣扬审判以色列人的日子即将到来,弥赛亚就要降临,宣称上帝统治的国度临近了。在弥赛亚的时代里,将没有罪人的立足之地,它将以一场审判为前奏。在这场审判中,罪人都将灭亡。约翰敦促他的听众,要准备迎接这个转折关头,要忏悔他们的罪,取得上帝的宽恕。凡表示悔改的,他要求他们忏悔自己罪过,要在约旦河中接受洗礼,由此悔改他们的罪,为即将来临的审判日做好准备。他的出现,吸引了众多犹太人,并接受了他的施洗。许多人认为,约翰是应许的弥赛亚,但是,他强烈地否定这种角色。他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解释他的使命:“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他声称,他只是弥赛亚的先锋,为弥赛亚的到来预备道路,他仅是用水施洗,然而弥赛亚将要来临,要以上帝的灵为众人施洗。后来,耶稣来到他这里,也接受了他的施洗,藉着约翰的施洗,开始将耶稣弥赛亚的身份显明了出来。


群众聚集在施洗约翰的周围,他对他们的影响引起了Herod Antipas(希律·安提帕)的疑忌而深感不安。特别是因着自己的罪行被施洗约翰责备之后,为了预防犹太人因施洗约翰的宣讲发生骚扰与叛乱,就将他下到Machaerus(马奇卢)城堡监狱里,最后因王后设计报复,在那里被砍下头颅而殉道。当藉着他,将耶稣引向众人之后,他的使命便完成,在历史的舞台上匆匆离场。耶稣说他是最后一位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之一。虽然他的门徒中有很多成了耶稣的门徒,但有一些仍坚持对他的追随,直到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还见到过他们。


(二)耶稣的出生与成长


1、家谱


在关于耶稣生平的记载中,《圣经》中的马太和路加分别记载了耶稣的家谱。这两个家谱都显示了这些祖先都来自亚伯拉罕和大卫一族。两个家谱记载,从大卫之后有所不同,马太记载的大卫后代源自所罗门,路加则源自拿单。这事实似乎显示了基督既来自王室的家族,又来自祭司的家族。又有学者认为路加所记载的家谱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家谱。因马利亚的宗族也在约瑟的宗族里。大卫的后代约瑟,他从自己的支派,自己的家乡娶妻;因他们的律法书上有记载: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产业,凡在以色列支派中得了产业的女子,必作同宗支派人的妻,好叫以色列人各自承受他祖宗的产业。因此,在报名上册的时候,约瑟同他的妻子马利亚作为与大卫同宗族、同家乡的人一起报名上册,这明确地表明了马利亚也是同一支派、同一家乡。如果路加使用的是马利亚的族谱,他的意图是证明耶稣基督就是原始福音所应许的“女人的后裔”,而马利亚则是原始福音所应许的“众生之母”。路加所记载的耶稣家谱起源又追溯到上帝,正如使徒保罗所记:“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上帝的儿子。”(罗1:3-4)。


2、童年


在福音书对耶稣生平的叙事中,一个基本结构就是耶稣在北部以加利利的Nazareth(拿撒勒)为中心,南部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之间的来回旅行布道。这一结构首先反映在耶稣降生的叙事中。


在耶稣降生之前,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但还没有迎娶。上帝的圣灵降临到马利亚的身上,使她怀孕。约瑟知道了这件事,因为他是一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令马利亚蒙羞辱,想暗暗地把她休了。他正在思想这个问题时,上帝的使者在梦中向他显现,叫他不要惧怕,只管把马利亚娶过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而有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祂将要把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约瑟醒来后就按照使者的吩咐把马利亚娶过来。马利亚和约瑟本来住在北部加利利的拿撒勒,但是奥古斯都进行人口统计,巡抚Quirinius(居里扭)命令所有人都到自己的祖籍登记上户。于是,约瑟带着已从圣灵感孕的马利亚到南部耶路撒冷附近的Bethlehem(伯利恒)报名上册。伯利恒在犹太人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大卫王即是伯利恒人。因此,耶稣在伯利恒的降生乃意味着他是大卫的子孙,而先知预言的“救主将从大卫家诞生”将在耶稣身上应验。这是耶稣生平中的第一次南北旅行。(在耶稣时代,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互不来往,因此,约瑟、马利亚和耶稣南下时,可能选择约旦河谷的通道,以避免通行撒玛利亚地区。)


1_看图王.jpg(耶稣的出生)


他们到了伯利恒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生了头胎的儿子。因为客店里住满了人,没有什么地方,就只好用布把孩子包起来放在马槽里。这是耶稣降生的地点。耶稣降生的时间,《圣经》研究者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年。满了八天,他们按照传统的习惯给孩子行割礼,并根据使者的指示给他起名叫耶稣。这以后,再根据传统的律法,洁净的日子满了,他们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把他献与上帝,因为凡头生的男子必须称圣归主。当耶稣降生的时候,除了约瑟和马利亚自己的奇异经验外,在天上和人间还发生了几件其他的奇异的事情,以表示耶稣的降生同其他的人不同:天上的天使显现给伯利恒野地里的牧羊人,向他们报告一个关乎万民的大喜信息,这就是降生了一位救主。这救主的记号是用布包裹的婴孩,卧在马槽上。他们听到后就急忙去找,果然找着了,他们就高声赞美上帝,归荣耀与上帝。当时在天上忽然出现了一大队天兵,与显现给牧羊人的天使一同歌唱,赞美上帝,归荣耀与上帝。还有几位博士从东方来特别朝拜祂,说祂是生下来作犹太人的王的。因为他们在东方看见祂的星出现在天上。这星引导他们从东方来,并引导他们到婴孩与祂母亲所在的地方。他们看见了非常高兴,俯伏拜这个小孩,向祂献上宝贵的礼物。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情。当时犹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藩属王国。当这王国的国王Herodes Magnus(大希律)获得这个消息,认为这个降生的犹太人的王将来要夺去他的王位,心里很不安。于是就差人到伯利恒去,把四境以内两岁以下的男孩都杀掉了。但耶稣却逃避了这个杀害。因为在这之前的夜里,天使在梦中向约瑟显现,叫他同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逃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这个国王死去。关于大希律的结局,史学家约瑟夫在《犹太古史》中这样讲述:随着上帝对希律所犯之罪的不断惩罚,希律的病情日益恶化。他的体内如慢火燃烧,表面上虽然很难看出来,但是,凡触摸到他的人都能立即感觉到这一点。他总有吃不饱的感觉,但他的肠子早已溃烂,大肠剧痛不已。他的腿部浮肿,膀胱红肿发炎,下身长满了蛆。他的呼吸急促,而且带着恶臭,他的四肢不住痉挛。然而,希律并没有放弃求生,却没有任何有用的医疗方法。此后,他断绝康复的念头,带着极度沮丧回到耶利哥,图谋进行他最后一次的滔天罪行。他召集犹太全地各个村庄的名士,把他们关在竞技场内。他对他的姐妹Salome(撒罗米)及其丈夫Alexas(亚历山萨斯)说:“我很清楚,犹太人会欢庆我的死。但是,倘若你们照我所说的做,我就会由于其他人的缘故得到哀悼,并且拥有隆重的葬礼。你们先派兵困住竞技场内的那些人,我一咽气,就赶快把他们全部杀光,这样犹太全地的每一户人家都将为我而哭泣。”大希律死前曾下令处死自己嫡出的儿子安提帕特,这是他下令杀害的第三个儿子。之后,他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人世。


希律死后,约瑟当时还在埃及,有位天使在梦中向他显现,告诉他,那要向婴孩索命的人已经死了。福音书作者继续写道:“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太2:22)


从这时起到祂十二岁,关于祂的情况《圣经》上没有任何记载。只有这么一句话:“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路2:40)每到逾越节,祂父母总要到耶路撒冷去过节。当耶稣十二岁时,他们带祂一同去耶路撒冷,守满了节期他们就回去,但他们并不知道耶稣仍在耶路撒冷,以为祂在同行的人中。走了一天的路程,耶稣的父母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去找祂,但找不着,就回到耶路撒冷去找。过了三天,在圣殿里遇见祂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听见祂说话的,都稀奇祂的聪明和应对。当他的父母问祂为何不回拿撒勒时,耶稣答道:“我岂不应当为我父的事为念呢?”这是耶稣第一次称上帝为父。这是耶稣的第二次南北旅行。

2_看图王.jpg

耶稣生长在加利利的拿撒勒一个木匠之家这简朴的环境中。那个地方的人,因为种族相当混杂而被犹太的、人种较纯的犹太居民所歧视。但当地人仍忠于希伯来的宗教和传统,特别是充满对弥赛亚的盼望。祂受的教育,不比当时省城里祂这一类的青年人多。当时许多地方都设有小学校,祂可能在那里读过希伯来文经书,但祂的《圣经》知识,无疑主要来自犹太会堂中诵读和讲解的经文。犹太会堂中的讲道,使人们不仅熟悉了律法和先知书的词句,也熟悉了经书的传统解释,以及犹太教教法师们根据《圣经》和传统宣讲的教义与教规。因此祂所接受的教育,只能得自安息日会堂拉比传授的律法知识。祂的本民族语言是加利利的亚兰方言,这是一种地方土话,它的松散的发音常是犹太拉比们取笑的笑料。





参考摘录书目:


1、[美]威利斯顿 · 沃尔克:《基督教会史》,孙善玲、段琦、朱代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25页。

2、 [美]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12页。

3、 [美]穆尔:《基督教会史》,郭舜平、郑德超、项星耀、林纪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14页。

4、 游斌:《基督教史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33页。

5、 徐怀启:《古代基督教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77页。

6、[德]毕尔麦尔:《古代教会史》,雷立柏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2页。

7、 [古罗马]优西比乌:《教会史》,[美]梅尔英、瞿旭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9--53页。


阅读655
分享